·加入收藏夹
名称: 爱我中华
说明和熊猫晶晶一起为中国奥运加油吧!
[一笔一划看]
大熊猫的饲养历史

    人工饲养大熊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追述,古代部落首领黄帝,曾驱使人工驯养的虎、豹、熊和即大熊猫)等猛兽来助战,大战於阪泉(今河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部落首领炎帝。汉代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介绍了在秸西有一个皇家猎场,名为“上林苑”,场内圈养了(即大熊猫)等40多种珍奇异兽。唐代编年史也记载,曾圈养过白熊(大熊猫),将其皮作为珍品保存。


    日本《皇家年鉴》记载,685年10月22日,中国的第一个女皇武则天,曾将圈养的一对白熊和珍藏的70张白熊皮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这些零星史料说明:中国古代已将大熊猫作为珍兽圈养,而国 外饲养大熊猫始於日本。大熊猫的近代饲养开始於30年代中期。美国芝加哥动物园,於1936年11月获得了由露丝·哈克尼斯夫人,从四川汶川草坡带去的 只大熊猫“苏琳”,并且开始饲养展出。从那时到1945年的几年间,共14只大熊猫被通过各种手段运出国门。美国获得了9 只,其中纽约动物园4 只,芝加哥动物园3只,圣·路易斯2只;英国伦敦动物园获得了5只。这些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中,生活最短的仅1月,如伦敦动物园的“奶奶”;最长的有13年又10个月,如芝加哥动物园的“美美”。这些大熊猫到1953年全部死亡了。

 
    我国在五十年代以前仅饲养过2只大熊猫,首先是重厌北培平民公园,於1939年8月11日,从华西协和大学运去一只进行饲养。同年上海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也从四川获得一只进行饲养,但到1943年左右,两只熊猫都先後去世。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日益重视,它仅作为隆重的国礼赠送。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大多集中在国内。成都动物园是新中国第一家饲养熊猫的单位,他们於1953年4月开始饲养熊猫。1955年北京动物园也开始饲养大熊猫。之後,上海、福州、重厌等32城市动物园,6个自然保护区饲养场都饲养过熊猫。目前,饲养熊猫最多的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最多时超过20只,其次是成都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一般都有十多只。从1957━1993年,共有25只大熊猫作为隆重国礼赠给了日本、德国、朝鲜、墨西哥、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西班牙等。这些国家的动物园有幸饲养了大熊猫。

成都动物园大熊猫馆
成都繁育基地仿野生兽舍
卧龙大熊猫饲养活动场



    自1936年在动物园人工饲养大熊猫以来,共有45家动物园与保护区饲养过大熊猫,共饲养了大熊猫累积约260只,已死去约190只。现在活着有70馀只,在21家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人工饲养条件下活得最长的是北京动物园的“莉莉”活了30岁。但一般寿命都较短。死去的190只平均年龄不到10岁,比野外自然生长的平均寿命低2━3岁。本来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大熊猫饲料营养配比高於野外,保健条件更好於野外。它们在圈养场内毛色比野外好,体形比野外肥胖,但寿命却比野外低。这说明了我们的饲料配方,野外食物和营养的模拟以及管理等都是待研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