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总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一把锁

腾讯儿童2018-12-12 16:09
收藏

贺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阅读推广人、

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那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所谓“顺木之天”,就是尊重树木的本性、天性,相信每一粒树种、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而唯有“顺木之天”,才能使这种潜质和天性得以正常发挥。这一点和我们教育孩子多么相似,尽管道理我们都懂,做起来可能就很难。面对走过了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孩子,家长几乎已经不能再用“对付小朋友”的方式来解决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了。对父母他们不再“唯予马首是瞻”,他们开始有主见,有思考,并且开始逐步地独立解决自己遇见的问题。家长面临这一幕,或许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了,喜的是孩子终于像一个大人了。在阅读克莱门斯的系列校园小说时,我的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一个伟大的驼背人关于种树的理论,尊重树、了解树才能种好树。对于现在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四个字“尊幼爱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克莱门斯的校园小说有着鲜活的童年味道,尽管写的是西方校园的生活,但是故事里的“童心童性”是相通的。读完四本书稿,我想这个系列值得阅读的原因如下:

1. 克莱门斯建构的校园生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课堂。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成人视角发现每一个儿童在校园里的成长与变化。千人千面,孩子们在上学后面临的人格塑造取决于他们遇见了谁,喜欢谁,并且被谁教导。在小说《16号橡皮筋》里,你可以看到一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好学生”如何淘气,并且在面对老师的叫板时如何应对。故事很抓人,这里尽量不做过多的剧透。男孩哈特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每个学校都会有这样的“风云人物”,甚至老师都不明白一个六年级的普通孩子为什么会被所有人喜欢?但孩子就是孩子,天性使然,哈特在音乐老师的课堂上准备了橡皮筋来“袭击”老师——至少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那位即将离职的老师把音乐会的筹备重任甩给了他,选择了作壁上观——他想看这个小家伙的笑话。哈特要独立筹备音乐会,这个爆炸消息轰动了全校,而他是怎么做的呢?初期他放任一切,用自习课来敷衍;中期他发现情况非常严重,因为音乐会是真的要办的,而他也必须承担起责任,于是他开始寻求支持,包括家人的、好友的,乃至惩戒自己的音乐老师;后期他采用民主的方法解决节目的选择问题、演出的管理问题以及主题的塑造问题,最终完美呈现出一场不一样的音乐会。在这个过程中,哈特在面对被自己激怒的音乐老师时,做出的是不同寻常的抉择。这是一个让人点赞的聪明孩子的故事,围绕哈特的“橡皮筋”事件,当事人梅涅特老师怒不可遏,抓着哈特的手臂把他拖进校长办公室;而校长采取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因为这只是一个孩子的一时顽皮而已;哈特在父母面前坦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获得了谅解,在遇到困难时得到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哈特的朋友在整个事件中充分支持他,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个校园,像一幕大戏,我们看到一场“用事实说话”的教育课,也看到一个孩子以及一群孩子的成长与变化,而且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关键词——“尊重”。校长、家长尊重一个孩子的顽皮,孩子们之间尊重对方的需求,而老师在尊重了孩子们的要求后也获得了内心的和解,即便他面临着因经费不足被裁员的困境,但最终他收获了真心挽留。我想克莱门斯在小说中建构的校园生活,正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因此让小说变得鲜活动人。

2. 儿童视角的多元呈现。

一个成人要写好孩子的世界,必须先了解孩子,我们看到很多作家写出来的儿童形象都是“小大人”,脱离了孩子的本心,用的是成人的思维来写孩子,这样的作品很拧巴,因为不知道是写给谁看的。克莱门斯笔下的孩子立体、真实、有趣、鲜活,《16号橡皮筋》中的哈特尽管是我们眼中的“三好”乃至“五好”学生,可是依然淘气顽皮,因为他就是一个孩子;《地图圈套》里酷爱地图的艾尔顿则是一个专注钻研的小朋友,他画的地图更像是思维导图,除了实际的指南功能,还有他对自己所见所闻的记录。艾尔顿的这个方法是我赞同的,对于儿童的心理解压很有好处;《口香糖复仇记》中的杰克面对做校工的爸爸心怀不满,把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口香糖黏在课桌下,并且把它扯成了一个只有后现代艺术家才看得懂的玩意儿,结果他被抓住了,校长罚他做校工,这样小杰克开始有了和父亲并肩作战的机会,也有了父子重建感情的机会。小说中的这几个孩子以及和他们一起出现的孩子,都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对笔下儿童的天性给予了重点描述,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在勇敢地尝试一切,哪怕表达方式上有偏差,那也需要我们客观评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

3. 细节的成功。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吸引人,我总觉得这里面的每个恶作剧作者本人都曾经尝试过,无论是对“犯罪动机”还是对“犯罪过程”的描写,都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场景。比如哈特如何选择合适型号的橡皮筋以及如何发射出去;杰克怎样把口香糖嚼到如高尔夫球大小等。同时,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也十分吻合孩子的想法。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犯错后的处理方法都智慧而可爱。比如杰克怎样瞅准时机承认错误,哈特如何与梅涅特老师就音乐会筹备一事斗智斗勇,以及杰克的父母如何用令人尊重的方法处理好孩子鄙视父亲的问题。

4. 教育理念的体验。

学校里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规范和升华,而家庭教育则是重塑与引导。小说中几个孩子犯了错,不约而同地受到学校的管束,但最终成功引导孩子的人却是家长。尤其在《口香糖复仇记》里,杰克的爸爸妈妈在面对讨厌父亲职业的儿子时,夫妻两人的表现,着实值得当下父母学习。当杰克向妈妈承认错误时,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说要和爸爸沟通一下;夫妻两人沟通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这其实不是用口香糖捣乱的问题,而是作为校工的爸爸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候了儿子,导致儿子被同学耻笑——这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祟。接下来杰克的爸爸妈妈没有正面批评杰克,杰克的爸爸让杰克独立承担了自己该做的工作,两人在共事的过程中,校工爸爸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感人的言传身教的故事,而这样的言传身教是有影响力的,杰克的改变也是令人触动的,而杰克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真心令人叹服。或许你经常觉得和孩子无法沟通,扪心自问你是否真的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孩子才是哲学家。

本次大家看到的四本克莱门斯校园小说,故事都很抓人,小说探讨了教育的核心,也充分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说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看似完美但都不完美,这也是克莱门斯作品的一大特点,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孩子问题时,大人们同样在成长、蜕变,正是得益于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爱护,才有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结局。这些故事适合家长看,因为可以学习别人家父母怎么引导孩子,这样也便于管好永远比“别人家孩子差一点”的自己家孩子;这些故事更适合适龄的青少年阅读,因为这些故事对于提升情商很有好处,尤其是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担当、如何解决都很有借鉴意义——在大人学习如何做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应该学习如何做大人。

当下父母希望孩子具有国际视野,而这样的前提一定是双向努力,东西方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融合碰撞,在不断交互的状态下我们最终可以摸索出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我想克莱门斯通过自己的系列校园小说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西方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的可能,就像小说里杰克找到的校园里最具诱惑力的两把钥匙,一把通往钟楼,可以俯瞰小镇的景色;一把通向蒸汽隧道,那里藏着与人为善的秘密。而我们在阅读这几部小说时,不妨也寻找一下作者尝试交给你的两把钥匙,一把叫作尊重,一把叫作沟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儿童视频
Children video
童趣串串烧 KIDS CLUSTERS
精选内容